卡压式连接不锈钢水管预处理中,去氧化层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?
卡压式不锈钢水管预处理中,去氧化层的核心目标是清除切割(如砂轮切割、高温焊接)或长期存放产生的Cr₂O₃氧化膜(发黑 / 发暗层) ,避免氧化层脱落污染水质、划伤密封圈,或影响管材与管件的贴合密封性。需根据氧化层厚度(轻度 / 重度)和应用场景(饮用水 / 工业管)选择物理清理(首选,无残留) 或化学清理(仅用于顽固氧化层) ,具体操作方法如下:
-
饮用水管:仅允许物理清理(避免化学试剂残留污染水质);
-
工业管:轻度氧化用物理清理,重度氧化可酌情用化学清理(需彻底中和残留);
-
无论哪种场景:氧化层必须 100% 清除(尤其管材 “插入段” 外表面,与密封圈接触的区域),否则会导致密封失效。
-
物理清理时戴无粉乳胶手套(避免指纹污染已清理表面)、护目镜(防止氧化粉末入眼);
-
化学清理时额外戴耐酸手套(如丁腈手套)、口罩(避免吸入柠檬酸蒸汽),在通风环境操作(避免密闭空间残留);
-
禁止在饮用水管附近使用化学试剂,避免交叉污染。
物理清理通过 “打磨 + 吹扫” 去除氧化层,无化学残留,是饮用水管的唯一可选方式,具体步骤如下:
-
若氧化层有局部凸起(如砂轮切割后的氧化皮),先用软质不锈钢钢丝刷沿 “管材轴向” 轻轻刷除(禁止圆周方向刷,避免划伤管材表面),力度以 “氧化皮脱落但不刮伤不锈钢本色” 为宜;
-
刷除后用压缩空气枪沿管材表面吹扫 1 圈,吹除脱落的氧化皮粉末(重点吹扫管口边缘、插入段外表面,避免粉末进入管件承口)。
-
取 400 目细砂纸,折叠成 5mm 宽的长条(增加打磨精度),沿管材 “插入段外表面”(仅需清理插入管件的部分,长度 = 承口深度 + 10mm)进行 “螺旋方向” 打磨:
-
力度:轻压砂纸(以砂纸不打滑为宜),每打磨 1 圈移动 1mm,确保氧化层区域全覆盖;
-
标准:打磨至氧化层完全消失,露出不锈钢本色(304 为银白色,316L 偏哑光),无局部发黑区域;
-
若氧化层较厚(如浅灰色区域),可换 600 目砂纸再精细打磨 1 次,减少砂纸划痕(600 目打磨后表面更光滑,不影响密封圈贴合)。
-
用干燥的超细纤维布沿打磨区域擦拭 1 圈,清除残留的氧化粉末(布面无黑色粉末即为初步合格);
-
用手触摸打磨区域(戴无粉手套),确认表面 “无粗糙感、无氧化残留”(光滑度与未氧化的不锈钢表面一致);
-
若清理后不立即使用,用干净的无尘布包裹打磨区域,防止二次污染(如灰尘、油污)。
当物理清理无法去除重度氧化层(如深黑色氧化皮)时,工业非饮用水管可采用化学清理,需严格控制试剂浓度和中和步骤,具体如下:
-
按 “5% 柠檬酸溶液” 比例配制(50g 食品级柠檬酸 + 950mL 纯净水),搅拌至完全溶解(水温 20-30℃,温度过高会加速腐蚀管材);
-
用无尘布蘸取少量溶液,在管材 “非插入段” 小面积测试(1cm×1cm),观察 5 分钟:若仅氧化层溶解、不锈钢本色无腐蚀(无气泡、无变色),再进行大面积清理。
-
取无尘布折叠后蘸满柠檬酸溶液(布面湿润但不滴液),包裹在氧化层区域,静置 10-15 分钟(期间每 5 分钟补蘸 1 次溶液,保持布面湿润);
-
静置后用布轻轻擦拭氧化层区域,若氧化层仍未完全脱落,用软质钢丝刷轻轻辅助刷除(禁止用力,避免划伤管材),直至露出不锈钢本色。
-
用清水冲洗清理区域,去除残留的柠檬酸溶液,再用蘸满 “2% 小苏打溶液” 的无尘布擦拭,中和残留酸性(静置 5 分钟);
-
用 pH 试纸检测清理区域表面:若试纸显示 pH=6-7(中性),再用清水冲洗 1 次,最后用干燥的无尘布吸干水分(水分残留会导致生锈);
-
化学清理后需额外用 400 目砂纸轻磨 1 次,去除可能残留的 “化学腐蚀痕迹”,确保表面光滑。
无论物理还是化学清理,需满足以下 3 个标准,方可进入后续 “表面清洁→插入管件” 步骤:
-
外观标准:清理区域无任何发黑、发暗的氧化层,完全露出不锈钢本色,无局部残留(可在自然光下观察,无明显色差);
-
触感标准:戴无粉手套触摸清理区域,无粗糙感、无粉末残留,光滑度与未氧化的不锈钢表面一致;
-
残留标准:物理清理无粉末残留(白纱布擦拭无黑色痕迹);化学清理无酸碱残留(pH=6-7,试纸检测合格)。
去氧化层的核心逻辑是 “优先物理、慎用化学,彻底清除、无残留”:
-
饮用水管、轻度氧化层:100% 用物理清理(细砂纸 + 软刷),确保无任何化学风险;
-
工业管、重度氧化层:可辅助化学清理,但需严格中和残留,避免腐蚀管材;
-
最终目标是让管材 “插入段” 外表面恢复光滑、洁净的不锈钢本色,为后续密封圈贴合、卡压密封奠定基础。
-End-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拨打官网主页电话联系我们旺坤管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