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卡压不锈钢管件系统调试的冲洗步骤和方法
卡压不锈钢管件系统安装完成后,冲洗是保障管道清洁度、避免杂质(如安装残留的碎屑、油污、金属粉尘、密封胶残留等)堵塞管路、影响水质或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。冲洗需遵循 “先预处理、分阶段冲洗、按需消毒” 的原则,结合系统用途(如饮用水、工业流体、消防水等)制定具体方案。以下是通用的冲洗步骤、方法及核心要点:
冲洗前需完成系统检查与临时设施搭建,避免冲洗过程中出现泄漏、设备损坏等问题。
-
系统完整性与密封性检查
-
确认所有卡压接口安装完毕,无松动、未卡压部位,重点检查弯头、三通、异径管等管件的卡压质量(可参考前期安装质量检测标准,如卡压尺寸、外观无变形)。
-
关闭系统内所有阀门(如截止阀、球阀)、仪表(如压力表、流量计)、过滤器滤芯及末端用水设备(如水龙头、换热器),避免杂质进入精密部件造成损坏。若无法拆除,需用盲板或堵头临时封堵。
-
搭建临时冲洗管路
-
进水端:连接临时供水源(如市政自来水、高压清洗泵),确保水源清洁(避免用浑浊水作为冲洗水,反而引入杂质),并在进水端安装临时压力表和控制阀门,便于调节冲洗压力。
-
排水端:在系统末端(如最远处的管道出口、立管底部)设置临时排水管路,排水口需远离电气设备、墙面及行人通道,且排水方向避免反流(可加装止回阀)。若系统较大(如多层建筑管网),需分区域设置排水点,避免局部冲洗不彻底。
-
准备冲洗工具与耗材
-
工具:高压清洗泵(若市政水压不足,压力需满足系统要求,通常≥0.3MPa 但不超过管道设计压力的 80%)、压力表(量程 0-1.0MPa,精度≥0.4 级)、流量表、管道内窥镜(可选,用于检查管道内部清洁度)、扳手、管钳等。
-
耗材:抹布、垃圾袋(用于收集冲洗排出的杂质)、pH 试纸(若后续需消毒,用于检测消毒药剂浓度)。
根据系统污染程度,冲洗分为 “低压预冲洗→高压彻底冲洗→(按需)消毒冲洗→最终验收冲洗” 四个阶段,核心是通过 “大流量、高流速” 带走管道内杂质。
-
目的:先通过低压水流将管道内表面积存的浮尘、木屑、卡压时残留的金属碎屑等松散杂质初步冲出,避免高压冲洗时杂质划伤管道内壁或堵塞局部管路。
-
操作方法:
-
缓慢打开进水端临时阀门,向系统内注水,同时打开末端排水阀门,保持 “进水 - 排水” 通路畅通(避免系统内憋气导致压力骤升)。
-
控制进水压力为0.1-0.2MPa,水流速保持在0.8-1.2m/s(通过流量表监测,或根据管道直径估算,如 DN50 管道流量约 10-15m³/h),持续冲洗10-15 分钟。
-
观察排水口水质:初期排水可能浑浊、带有明显杂质,待排水逐渐变清(无肉眼可见悬浮颗粒)后,关闭进水阀,排空系统内积水,清理排水口收集的杂质(如金属碎屑、密封胶条残渣等)。
-
目的:针对管道内壁附着的油污(如安装时手部残留的油脂、管件出厂时的防锈油)、顽固粉尘等,通过高压大流量水流增强冲刷力,确保杂质彻底清除。
-
操作方法:
-
重新连接进水端,更换为高压清洗泵(若用市政水,需确认水压能否达到要求,否则需加压),将冲洗压力调至0.3-0.5MPa(不得超过管道设计压力,如卡压不锈钢管常用设计压力为 1.6MPa,则高压冲洗压力≤1.28MPa)。
-
控制水流速为1.5-2.0m/s(DN50 管道流量约 20-25m³/h),采用 “间歇式冲洗” 方式:冲洗 3-5 分钟后,关闭进水阀,打开系统内所有分支管路阀门(如楼层支管阀门),让管道内压力自然释放,使局部死角的杂质随水流排出;重复 2-3 次,确保分支管路、弯头、三通等易积污部位冲洗到位。
-
分段冲洗:对于复杂系统(如多楼层、多支路管网),采用 “先主管、后支管” 的顺序:
-
先关闭所有支管阀门,仅冲洗主干管,待主干管排水清澈后,再逐一打开支管阀门(每次打开 1-2 路),单独冲洗支管,避免同时冲洗导致流量分散。
-
检查终点:持续冲洗至排水口水质与进水口水质一致(肉眼观察无杂质、无浑浊),可通过 “接水对比法” 验证:用两个透明容器分别接取进水和排水,对比水质透明度,无明显差异即为合格。
若卡压系统用于生活饮用水、食品加工用水等卫生要求较高的场景,需在高压冲洗后进行消毒处理,杀灭管道内可能滋生的细菌(如安装过程中引入的微生物)。
-
常用消毒方式:次氯酸钠溶液消毒(最经济高效)。
-
操作方法:
-
配置消毒药剂:按《城镇供水水质标准》(GB/T 5749)要求,将次氯酸钠溶液(有效氯含量≥5%)稀释为有效氯浓度 10-30mg/L的消毒液(用 pH 试纸或余氯检测仪监测浓度)。
-
充满系统:关闭排水阀,向系统内注入消毒液,打开系统内所有排气阀(如管道最高点的排气阀),排尽空气,确保管道内完全充满消毒液,无气泡残留。
-
浸泡消毒:关闭所有阀门,让消毒液在系统内静态浸泡 24 小时(若环境温度较低,可适当延长至 36 小时,确保杀菌效果)。
-
冲洗残留药剂:浸泡完成后,打开排水阀,彻底排空消毒液,再用洁净自来水(同阶段 1、2 的冲洗水源)低压冲洗系统,直至排水口的余氯含量≤0.3mg/L(用余氯检测仪检测),避免残留药剂影响水质。
-
目的:对冲洗(及消毒)后的系统进行最终检验,确保满足使用要求。
-
操作方法:
-
恢复系统原貌:拆除所有临时管路、盲板、堵头,重新安装好阀门、仪表、过滤器滤芯及末端设备(如水龙头),确保所有部件连接紧密。
-
常压冲洗验证:用系统设计的正常供水压力(如市政自来水压力 0.2-0.4MPa)冲洗系统 5-10 分钟,同时打开所有末端用水点(如每层的水龙头),观察出水是否顺畅、无异味、无肉眼可见杂质。
-
(可选)内窥镜检测:对关键部位(如长距离直管段、复杂管件连接处)用管道内窥镜伸入检查,确认内壁无残留杂质、无油污附着,卡压接口无损伤。
-
压力与流速控制
-
冲洗压力不得超过管道及卡压管件的设计压力(通常卡压不锈钢管件的公称压力为 1.6MPa 或 2.5MPa),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卡压接口变形、泄漏。
-
水流速需≥1.5m/s(高压冲洗阶段),低于此流速可能无法有效带走附着杂质;但流速也不宜过高(≤2.5m/s),防止冲刷力过大损伤管道内壁。
-
避免系统憋气与水锤
-
冲洗前必须打开排气阀,确保管道内空气排尽,防止注水时形成 “气堵”,导致局部无法冲洗;排水时避免突然关闭阀门,防止产生水锤现象冲击卡压接口。
-
环保与安全
-
冲洗废水需符合环保要求,若含有消毒药剂(如次氯酸钠),需先中和处理(如加入少量亚硫酸钠溶液),待余氯含量达标后再排放,避免污染环境。
-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高压水流喷射伤人;冲洗区域设置警示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靠近。
-
记录与追溯
-
详细记录冲洗过程中的关键参数:进水压力、水流速、冲洗时间、排水水质情况、消毒药剂浓度及浸泡时间等,形成《管道冲洗验收记录》,便于后续维护与追溯。
通过以上标准化的冲洗步骤,可有效清除卡压不锈钢管件系统内的安装残留杂质,保障管道清洁度,为后续系统稳定运行(尤其是饮用水、精密流体输送场景)奠定基础。冲洗完成后,需会同监理、甲方等相关方进行验收,签署验收记录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-End-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欢迎随时拨打官网主页电话联系我们旺坤管业!